华盛顿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改变城市的城市形式,从而改变机动车的使用方式,可以被用作降低当地空气污染水平的一种手段。
图片由温哥华市档案馆提供(保留部分版权)
这些发现是对全球1,274个城市的卫星测量得出的城市形态和二氧化氮水平(交通相关污染的代名词)的分析结果。
那么,到底有什么发现?特别是三个城市形态指标-连续性(给定城市的建筑面积最大连续多边形与建筑面积总和的比率),圆度(量化建筑面积与地理中心的相对距离)和植被水平-被确定与城市NO2水平在统计上具有显着关系。将这三个指标合在一起,显然会对当地的空气污染水平产生显着影响。
以新西兰基督城为例,如果该城市的城市形式与加利福尼亚印第奥大教堂市的城市形式相匹配,则研究人员使用的模型表明,当地的NO2浓度将比现在高60%左右。
有趣的是,城市形态指标对小城市的综合影响大于对大城市的综合影响。
绿色汽车大会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
人口增加的影响最大。也就是说,人口增加与空气质量恶化有关。城市连续性,圆形性和植被度量标准的增加与城市NO2浓度的降低显着相关。不可渗透的表面度量标准对城市NO2的影响不显着。相对于人口而言,这三个重要的城市形态指标相对较小,它们的综合影响可能很大。气象和国家/地区收入在描述城市之间城市NO2浓度差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收入,日照和降水量共同描述了城市NO2浓度变化的52%。ACS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这项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