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巴黎气候谈判,有趣的事情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似乎准备加入该解决方案。先前陷入零和对抗中的谈判突然有了新的流动性,并且对它们持乐观态度。为什么?……实际上,新的问题似乎是:“为什么不?”创造低碳世界被视为一种负担,而不是机遇。
在发达经济体,我们准备改造现有的工业和资源基础设施。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我们正在意识到直接建设低碳基础设施的巨大机遇。现在清楚的是,我们已经实现了技术和经济上的融合:建立一个低碳世界既在技术上可行,又在经济上具有吸引力。另外,现在我们终于似乎达到了认知融合:认识到现在进行更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们拥有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所有技术:资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碳固存。当然存在挑战。例如,在使用大量波动的可再生能源时保持电网稳定性是很棘手的。但是,这些挑战是程序性的,而非根本性的。随着我们的前进,可以解决并解决这些问题。值得记住的是,这种零散的方法是我们所知道的进步的本质。我们扩展互联网,征服空间,改善农业,并加快沟通和运动。向低碳未来的过渡只是已经发生的又一个进展领域。
从经济上讲,这个故事更为复杂。从宏观上看,向低碳经济过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IEA估计,到2050年从当前的化石燃料能源系统转换为低碳系统将耗资44万亿美元。听起来很多钱。但是请考虑一下:到那时它还不到全球GDP的1%,而相关的效率提高实际上将使之成为一种积极的投资选择。这没有考虑到没有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利益,这当然是非常非常大的,但是很难可靠地预测。显然缺乏一种全球政治解决方案,例如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了消耗臭氧层的气体。
如果没有提供长期方法并为外部性定价的政治框架,过去低碳解决方案的经济理由太弱了。回报不足以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加速所需的过渡。政府介入了以技术为目标的补贴(例如,针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他们还试图对碳定价(通过限额交易系统或税收)。结果似乎令人失望:这些努力并未改变全球排放轨迹。但是,乍一看,结果实际上是非常好的:政府创建了足够大的(尽管是利基市场)低碳市场,以帮助迅速降低技术成本。
结果,政治现在所起的作用要小得多。我们正在微观上达到经济融合。不断下降的低碳技术成本(与化石燃料相比,它们的下降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可预测性更高),现在使对能源转型的投资成为投资者,公司,消费者和其他国家的诱人选择–仅基于能源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学和战略,不考虑气候甚至局部污染的外部性。
那是个大新闻。这是一生的机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尽快使之了解和理解?这是最后一个必需的融合–认知融合:一种理解,即不仅要从全球生存的角度出发,需要低碳解决方案,而且还要为那些部署低碳解决方案的人提供直接,有形的,特别是可归因的好处。这推动了文化的转变。为了加速它,我们需要取消旧的“真相”,并开拓新的可能性。我们的路径依赖性比结构性更重要。在高碳经济中投入大量资金的公司(和国家)可能无法足够快地做出改变。将会出现新的参与者。
从一个国家,一家公司以及投资者/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以下三个例子说明了这种认知融合是如何发生的:
印度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需要不受限制的排放权才能发展,而且由于人均和历史排放量低,它具有道德权利。减少排放量的任何努力都被视为一种代价,它将延迟其绝对贫困人口的经济发展。
现在该位置正在改变:印度正与全球雄心勃勃的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国家自主贡献(INDC)成为全球气候谈判的建设性合作伙伴。该国承诺到2030年将其GDP的碳强度降低33-35%(相对于2005年的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是转向使用40%的清洁能源,包括多达250吉瓦的太阳能和提高能源效率。
印度的主要目标不是阻止气候变化(尽管它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脆弱的国家之一)。它正在转向低碳经济,因为它具有经济意义。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几乎没有可行的供应选择,能源效率和具有竞争力的太阳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这种策略还可以减少局部污染和全球排放的事实值得欢迎,并且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使用,但这并不是其背后的推动力。近期中国和美国气候状况的变化也可以这样说。
现在来看一家公司:德国工业集团西门子。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凯瑟(Joe Kaeser)最近宣布,“采取[气候]行动不仅是审慎的做法,而是有利可图的。“该公司宣布到2030年将实现碳中和(涉及与自身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排放,相当于2014年的220万吨碳)。首先,它将利用自己的许多技术在能源效率上投资1.1亿美元。预计投资回收期为5年,每年可节省20美元。此外,西门子将投资分布式能源并从市场购买清洁能源。凯撒写道:“机会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拥有技术,我们拥有商业动力,我们有责任。现在,我们需要的只是承诺。”
第三个例子是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在无补贴的能源市场中做出的选择:中国制造商正在投资提高能效,印度企业正在购买可再生能源工厂,德国电力消费者正在购买太阳能电池。这些无补贴的市场由全球投资界推动,该界开始了解低碳业务的机会和高碳业务的风险。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试图通过电动汽车,太阳能商业模式和廉价的电池存储来破坏整个行业;欧洲公用事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 9000亿美元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从高碳企业中pest走;日本软银向印度太阳能市场投资200亿美元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随着世界各地的政府,公司,消费者和投资者进行认知转变并了解低碳技术的特殊利益,现在很有可能迫切需要进行全球能源转型。最好的消息是:如果我们步入正轨,它将自行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