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的新自行车网络初具规模 第一台梅赛德斯B级电动驱动器现已下线生产—美国仅推出一个月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帮助美国经济 能源效率新闻自助餐 她飞起来了!太阳脉冲2 #FIRSTFLIGHT(VIDEO) 新的车辆导航工具可以将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减少多达51% 经实践证明:碳排放权交易节省了十倍的健康福利成本 甜蜜的电动滑板车拥有便携式电池,宝马i3的销量猛增…(EV新闻) 控制世界的最后机会 Car2Go的新区域通行计划意味着在美国和加拿大境内旅行对会员来说非常容易 在房车露营地为电动汽车充电—外观财务 在首次飞行(VIDEO)之前测试太阳脉冲2 Borrego正在圣地亚哥国际机场安装太阳能 如何通过4个简单的步骤将碳污染减少80% 第二届年度Westport电动汽车拉力赛将于5月4日在康涅狄格州举行 在南加州拍摄的特斯拉Model X原型 汽笛酿造—经典汽车与绿色能源的结合 日产推出e-NV200 —电动紧凑型商用车加入日产的全球阵容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金巴尔·马斯克(Kimbal Musk)兄弟的搞笑热闹访谈(视频) 甘蔗制柴油—为美国开发的耐寒,高产,产油作物 Bob Tregilus,Kirsten Hasberg和我在“本周的能源”上聊天(播客) 电动汽车电池价格是否比我们想象的低得多?低于$ 200 / kWh? 2014年美国和欧洲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将… 加州能否在十年内提前向1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首席技术官JB Straubel在挪威问答(VIDEOS) 根据消费者报告,特斯拉汽车公司已经排名第五 高级电动汽车电池研究项目背后的创新汽车 宝马360°电动车远不止是电动车+太阳能 丰田授权WiTricity的无线EV充电技术 福特邀请您通过汽车的眼睛看世界 关于特斯拉Model S如何应对极端损坏并与驾驶员沟通的故事 您从未听说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复出故事 州长里克·佩里(Rick Perry)支持特斯拉直接汽车销售 万向美国以1.492亿美元收购了Fisker Automotive资产 加州电网迈出了两步,增加了更多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 加利福尼亚州用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600万美元 大唐高鸿与驭势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构建车联网产业新生态 像乐高一样,优雅的自行车道紧贴在一起 日产LEAF召回— 2013、2014召回用于安全气囊传感器软件的型号 最佳电动汽车城市-ChargePoint的刷新排名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写信给新泽西人民 特斯拉Model S的全球销量可能超过25,000 异国雨林的虫子可能打破生物燃料的瓶颈 电动汽车的认知如此之差,+感谢特斯拉(Tesla)改变了人们的认知 电动汽车概念可能会引发洪水 三星的电动车?也许… 电池价格下跌后令人不安的后果 法国电动汽车销量增长55% 特斯拉2013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实时博客) 兼具“皮囊”和“灵魂”的高手,B级车市场到底有木有?

评测奥迪R8 V10怎么样及奥迪R8 V10的配置如何

上一代的奥迪R8,是大众集团旗下销量最高的跑车,整个生命周期生产了2.8万辆,绝对称得上是一款成功的车型。

虽然在今天看来,R8的造型还是很经典,但2006年诞生的R8,到今天已经有10年了,就算我们还没有审美疲劳,奥迪的工程师都按捺不住要将更新的技术、更强的性能安放到全新换代车型上。

和很多品牌习惯性用“全新”来抢眼球的做法不一样,全新的奥迪R8,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新车型。它的变化,比你看得到的还要更多一些,就算你和我一样,觉得此君的表情有点木讷,甚至新不如旧。参加这次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试驾活动之前,光凭看照片,我并不太能理解这一款憋了10年的全新R8“新”在哪里。但在赛道上全力奔跑两三圈之后,答案就跃然纸上了。

外形:和初代车型没有共用部件

新一代R8出来之后,意见还挺一边倒的,几乎没有人说它变帅了。好像奥迪很多的新车设计,都遭遇到这种盛极而衰的尴尬。第一代R8脱胎自概念车ESQ,新车的外形亮点在我看来乏善可陈,甚至我忍不住要用木讷这个词来形容它的谜之表情,一头呆而不萌的大鲶鱼。

转到侧面,R8经典的侧身线条和比例至少是保住了。两块大型的进气孔罩有着漂亮的碳纤维花纹,很遗憾这是选装件。车尾的观感也符合我们对R8的熟悉感,尾灯-散热孔连成一体的经典元素没有忘掉,只是这些开孔好像变得更加理性了,受到功能性的局限而没有在美观程度上更进一步。固定式的碳纤维的尾翼,也是我们这次试驾的Performance版本所特有的。

总体来说,对于全新R8的造型,我是有点失望的。奥迪的设计功力不差,而且他们不是不会设计跑车啊,初代TT、初代R8多好看多经典。对于全新R8的变化,也许很超前,可能以今天我的审美观,还没到欣赏它的水平吧。

但是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其实反映出的是它脱胎换骨的换代,例如比初代大幅裁短的车尾,就是因为变速箱改用了三轴式的双离合变速箱,缩短了变速箱总长度。

不过内饰的变化我就很喜欢了,更简洁,更具科技感,没有多余的设计,但又保留了还不错的实用性和出色的人机工程学。

赛道操控:一只抓地怪物

无论是做外形设计还是整体驾驶感受,奥迪给人最鲜明的印象就是“求稳”。甚至对于R8这款已经无限接近超跑的旗舰跑车来说,操控感受也是理性得很。

注意,我说的只是主观“感受”。法拉利488 GTB是一款被意大利人“预设”了疯狂模式的跑车,是一台驾驶技术筛选器;而保时捷911的工程师是不断地用新技术来克服后置发动机带来的种种动态性能上的不足,日常使用轻松便捷,但是要把911开快,还是有挑战性的。而奥迪R8的工程师,从一开始就已经选择了最容易让驾驶者掌控的路线。

全新R8,整个车身和兰博基尼Huracan是百分之九十的相似的,甚至还和Huracan一样,在防火墙、B柱以及座舱中央隆起处使用了碳纤维材料来进行刚性加固。其他的受力构件,全都是铝合金。

新R8比起旧款来,操控更精准了,车头不推,车尾不狂。你扭动多少方向盘,车头就总是按照你设想的动作切入弯心(488 GTB更犀利一点,转向反应更快一点,可以说是“吸入”弯心)。而车尾则永远保持住中性的特性,任由你怎么在弯中用油门调戏车尾都收效甚微,顶多就是四个车轮一起向外滑去。

沉闷吗?坦白说有一点的,但只是因为这是在赛车场。因为上海国际赛车场路面很宽,也有很多长弯,换句话说即便车子失控,路面的容错率是很高的。所以这个时候,我反而希望胯下的座驾,是一匹烈马,我可以和它较量三百回合,然后尽兴而归,即使被它击败。然而R8却温顺恭良循规蹈矩。

当然了,这只是在赛道上会让人觉得兴味索然,如果是开进山路,面对更复杂和相对危险系数更高的路面,我相信我更有把握将新R8开得比488 GTB要快,因为R8是简单拐上几个弯就能和它建立起至少90%默契度的易上手跑车。488 GTB?能在山路能和它同步率达到75%或以上,就已经不是正常人了。

接近9000rpm暴走的V10发动机

车身和Huracan关系白缕千丝,发动机则直接是从兰博基尼那里拿过来即插即用。610马力和Huracan LP610-4完全一样,变速箱也都是同款。所以全新R8动力表现的变态程度也不遑多让。

按下方向盘上火红色的启动按钮,身后庞大的发动机带着车身轻微地一晃,发动机就开始低沉地喘气了。我一边吹着全自动空调吹出的徐徐的拂面风,一边把玩带Performance模式的全虚拟仪表盘,一边用几个调节键调整电动座椅的坐姿,顿时觉得身后的声浪热血得有点脱离现实。

此前我在珠海赛道试驾过Huracan,那时候试驾教官还挺谨慎的,我没能领略到每一挡都用到红区才换挡的魔力,而这次在上赛,教练带队根据后车水平来调整自己的节奏,我总算是得偿所愿了。这副发动机有着所有高转速自然进气发动机的共同点,扭矩输出绵延不绝,就像往气缸里扔进一颗炫迈口香糖,根本停不下来,一直到红区断油,动力还是汹涌的很,甚至会觉得最后那1000rpm像是《高智能方程式》里面的“Boost on”模式,最后再给你的脊椎狠狠一脚。

看着转速表指针快速扫到“9”,听着身后魔性的V10怒吼,让我忘记了升挡这回事。而这副双离合变速箱,用上手动换挡模式的话,是不会在发动机达到断油转速的时候擅自升挡的。说到变速箱,几个字足以概括了,这双离合很奥迪,换挡快而顺、手动换挡执行得也很果断,是一副不辱兰博基尼发动机的变速箱。

然而有了四驱系统之后,这套蛮横的动力却非常可控,我可以比开后驱车更肆无忌惮地向油门施压,前轮总会在恰当的时候(因为这一代已经不是全时四驱了,而是用多片离合式中央差速器的适时四驱)分担多余的动力。

结论:这就是便宜版的Huracan

经过短暂的试驾,我对全新R8的结论,诚然如标题所说的,将一辆R8和一辆Huracan两辆车放到一个基因融合炉里面炖在一起,然后就会得到两辆全新R8。

首先它有很兰博基尼的野性的一面:发动机的咆哮让人肃然起敬,动力就像是陈奕迅的演唱会,越到最后越是高潮迭起。直接从兰博基尼那里拿发动机,这是奥迪作为兰博基尼母公司得天独厚的资源,不过奥迪不可以将全新R8做得太满,不然Huracan怎么办?

所以它也有很奥迪的理性的一面:这辆车所有的设计都能看到一个词,合理。没有像兰博基尼一样的无所不在的卖弄设计,它只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构建出自己的全部,无论是看得见的外形内饰设计,还是车身框架设计,以及底盘特性,如同教科书里的案例一般一板一眼。

应该这么说,全新R8虽说是全新打造,但它并没有否定本来的自己,而是用一系列的技术革新,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全新奥迪R8 V10首试印象】

突出优点:动力强大有魅力;极限高易上手;舒适、科技配置丰富;大量技术与兰博基尼共通。

主要短板:外形不够惊艳;极限状态略沉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