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五,力帆股份发布了旗下力帆汽车7月的产销报告,前七月力帆汽车的总销量仅为1780辆,而就在当日,力帆股份还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已经被裁定受理。”
在此背景下,力帆股份股价为何涨停?
有消息称,吉利汽车将收购力帆股份的汽车业务。早在今年6月,就有上述相关消息流出,并称后者仅保留摩托车业务。对此,吉利汽车方面一直是否认的。
从去年力帆汽车步入停产停工、拖欠员工工资的艰难境地开始,其股价从去年4月份最高点的9.65元/股一路下泄,至今年2月最低降至2.21元/股。但随着“被收购”的消息传出,股价一路跌跌撞撞,涨至目前高点。
寻求产业链相关公司收购对于力帆股份旗下力帆汽车来说可能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收购一家负债累累,且实质业务并没有多少竞争力的公司,有多大的价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认为,从业务的层面来看,吉利汽车没有充分的理由必须去收购力帆汽车,后者在汽车业内的竞争力非常一般,就算是业内议论的,吉利汽车可以通过收购力帆汽车获得后者在重庆鸳鸯的地块,在他看来也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目前力帆还有很多的外债,加上力帆汽车与经销商之间的纠纷也没有完全解决,吉利汽车要实现收购还要理顺这些关系。从生产资质上看,吉利汽车也不缺一个新的生产资质。”该人士认为。
但是另一位重庆本地的车企人士陆丰(化名)则认为,吉利汽车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今年7月份刚刚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吉利控股将推动其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吉利工业互联网总部暨数字化工厂项目落户两江新区。他认为,吉利方面正在寻求在重庆发力新的业务,当地政府出于资源整合的需要,撮合吉利汽车收购力帆汽车的部分业务,也是有可能的。
力帆股份是重庆“摩帮”进入汽车市场的典型案例之一。成立于1992年的力帆股份一开始以摩托车业务起家,成立仅一年便凭借国内首家电喷技术、水冷技术和多气门技术,在摩托车行业迅速崛起。第二年,力帆股份又通过开发出的四冲程100型发动机,成就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第一的里程碑。2003年,力帆摩托就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产品一度出口至东南亚地区,力帆股份创始人尹明善也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摩托车业务只是尹明善的第一步,随着私人轿车市场的崛起,2004年,尹明善投资9亿元,建设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线。2005年4月,力帆汽车的第一辆轿车“力帆520”在重庆车展上亮相。2006年,力帆520正式投入市场,力帆股份正式进入汽车市场。
在当地,售价低廉的力帆520凭借其出色的外观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月销一度高达7000辆左右,随后力帆汽车先后推出了320、620、720、X60以及轩朗等多款车型,密集布局10万元以下的低端市场,但由于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力帆汽车并未获得主流市场的认可。
在陆丰看来,尹明善做汽车的选择只是一种投资的选择,缺乏定力和专注力,除了汽车,力帆股份还涉足房产、金融以及足球俱乐部等多项业务。而在汽车领域,在传统汽车业务难以突破的背景下,力帆汽车又很快调转方向,将前路押宝在新能源、移动出行等市场,并发力氢燃料电池等政策补贴市场。
2016年,力帆汽车因“骗补”受到处罚,并被取消当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2017年5月,工信部恢复力帆汽车新能源车型补贴申请资质,但在7月,力帆旗下多款车型又遭到工信部叫停销售、暂停生产。
传统汽车市场遭遇瓶颈,新能源销售也因骗补等原因一落千丈,分时租赁出行市场更是需要“烧钱”生血。在几大业务的拖累下,力帆股份的资金压力开始显现。2017年底,力帆股份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5.72%。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力帆股份曾通过抛售资产换取现金维持公司生存,先是卖掉了拥有年产15万辆乘用车的生产基地,又向车和家出售自家的一个造车资质,换回了6.5亿元;甚至还出售集团旗下的地产项目来套现。但这些都未能为力帆股份解决资金流动性危机。
截至2019年末,力帆股份净资产为27.44亿元,货币资金账面余额仅为20.39亿元,但其报告期末流动负债账面余额148.92亿元,其中,短期借款账面余额75.38亿元,其他应付款17.17亿元,包括非银行机构借款已逾期借款7.82亿元,其他流动负债7.79亿元。
按照力帆股份的公告,如果此次重整失败,公司可能被宣告破产。即便是司法重整成功,如传言所料力帆汽车被吉利汽车收购,吉利汽车方面大概率也不会去重整力帆品牌,这个因汽车私人市场消费爆发而成长的品牌,最终也会因为车市的低迷而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