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住了年初疫情冲击以及经济波动的压力,国内车市终于在临近年末时迎来了久违的曙光。随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复苏势头强劲,产销量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造车新势力们,凭借不断刷新的销量纪录,为完成年终冲刺乃至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两极分化严重 头部效应显现
从5年前300多家造车新势力蜂拥而至,到如今仅存的几家活跃车企,大批的造车新势力最终倒在了量产交付这一关键节点,从赛麟、拜腾、博郡等汽车品牌的退出,人们意识到了PPT造车的种种弊端,而透过蔚来、理想、小鹏等头部企业的崛起,也看到了造车新势力所具备的强大潜力。
根据11月最新的销量数据来看,蔚来毫无悬念依旧领跑整个造车新势力,交付量达到5291辆,同比增长109.3%,连续4个月呈大幅上升趋势;紧随其后的理想在11月共计交付了4646辆新车,仅凭单一车型理想ONE就冲到了亚军的位置;排名第三的小鹏汽车在11月份共交付新车4224台,同比增长342%。纵观前11个月的表现来看,三家头部车企以较快的增长速度与其他造车新势力拉开了明显差距。当然,这其中值得关注的还是蔚来,以目前持续攀升的交付量,再加上2021年1月确定的7500台产能规划,未来月销量破万指日可待。
头部三强的表现足够亮眼,第二梯队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威马汽车11月销量为3018辆,同比激增174.6%,环比更是实现了“九连增”,成为最有希望挑战头部三强的品牌;哪吒汽车和零跑的销量则比较接近,11月分别交付了2122辆和2032辆,其中哪吒汽车同比增长高达92%,上升势头强劲。目前,这三家车企都在规划上市事宜,未来销量可能会依旧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资本市场获益 产品、技术将迎重大革新
销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三家头部车企在资本市场的股价也迎来了集体飙升,市值分别再次创下新高,其中,蔚来今年以来涨幅已达9.71倍;小鹏汽车最近三个月以来,股价猛涨了381%之多;理想汽车自7月30日上市以来,累计上涨165.48%。
同样受到资本垂青的还有第二梯队。12月7日,威马汽车完成了总额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创下了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的单轮融资记录;哪吒汽车也于近日宣布C轮融资即将完成,由华鼎资本领投20亿元人民币,并且由于获得了众多大型著名投资机构的认可,最终融资额度有望超过原计划的30亿元人民币;零跑汽车目前正在洽谈B轮融资,目标融资规模超过30亿元,而此前,零跑汽车累计融资已达40亿元。
在资金的支持下,造车新势力即将开启新一轮的“革新”,这其中,产品和技术无疑将成为主要发力点。蔚来汽车已重启此前受到资金链影响而中止的L4级自动驾驶自研项目,并于近日推出了蔚来NIO OS 2.8.0版本。新版本增加了离车自动上锁、副驾驶座椅记忆、副驾驶座椅轻松进出和主驾驶轻松进出联动方向盘等功能,将通过FOTA分批对ES6、ES8和EC6车型进行推送,为车主带来更完善的用车体验。
理想汽车近日也发布公告称,将以增发股份的形式募集资金,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超快充电、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未来车型等,涵盖核心三电技术以及智能驾驶领域,有望进一步丰富自身产品线并提升竞争力。
零跑汽车正在规划为旗下新车型搭载自研的凌芯01芯片,据悉该芯片可实现多片组合形成的计算平台,支持接入12路摄像头来实现360°环视、自动泊车、ADAS域控制以及近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为即将上市的零跑C11提供高智能属性。
挑战特斯拉 质量和服务或将成胜负手
同为新势力,特斯拉自进入中国以来销量就一路高歌猛进,如今更是遥遥领先于本土造车新势力。特斯拉国产后的价格不断下探,给本土造车新势力企业制造了巨大压力。不过,特斯拉目前国产产品线相对单一,正式上市的只有一款轿车Model 3,相比之下本土造车新势力更聚焦于国内消费者偏爱的SUV车型。蔚来已经推出了三款纯电动SUV,涵盖中型以及中大型细分市场;小鹏汽车旗下同时拥有轿车和SUV,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威马、哪吒汽车、零跑汽车也都提供了多款车型。
而在服务方面,本土造车新势力也一直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衰减问题,蔚来汽车成立了电池银行,推出BaaS电池租用服务,以转移电池给消费者带来的风险;理想汽车提供了5项会员权益,包含免费保养、上门取送车、音乐VIP、无限流量以及消费特权,最大程度节省车主的用车成本;威马汽车同样聚焦于电池,针对车主对电池损耗的顾虑,推出了终身免费质保政策,车主可享受动力电池因产品设计、制造或原材料缺陷导致的维修或零部件更换的权益,彻底解决了车主的后顾之忧。
虽然销量至今仍不到传统车企的零头,但还是要给造车新势力的表现喝彩。毕竟经历了PPT阶段的质疑、量产交付的艰难以及各种事故风波的影响,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已属不易。面对国产特斯拉的步步紧逼,在“智己汽车”等国字号造车新势力以及岚图极狐等传统车企全新子品牌的合力攻势下,未来本土造车新势力想要扩大优势,还需继续深挖产品质量与服务的潜力,充分利用资本创造核心技术竞争力,方能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