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件发生?
奥迪一汽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首款车型2024年投产
10月13日,奥迪与一汽在长春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新能源合资公司。按照官方信息,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公司项目将基于PPE平台开发车型,新合资公司的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投产。
奥迪与一汽在长春签署谅解备忘录;图片来源:一汽
据悉,作为新成立的新能源合资公司的核心平台技术,PPE平台是奥迪将基于与保时捷合作开发的电动化平台,是综合吸收、借鉴甚至是优化了大众MEB和保时捷J1架构的组件和技术模块后,打造的高端电动车平台。
盖世点评:中国市场对奥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奔驰、宝马最近几年似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想要继续在中国市场保持优势,奥迪必须加快步伐,尤其在众车企都在重金布局的新能源汽车领域。
受汽车电池业务的推动,LG化学预计三季度营业利润大涨
据外媒报道,LG化学在10月12日公布了初步财报数据。数据显示,LG化学第三季度合并营业利润为9,021亿韩元,较二季度上涨57.8%,同比增长158.7%,打破季度利润记录,销售额也达到创纪录的7.5万亿韩元,较上季度增长8.2%,同比增长8.8%。
据悉,LG化学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其石化业务的出色表现以及汽车电池业务的持续增长(该业务第二季度转为盈利)。具体来看,疫情期间,消费者寻求升级家庭设备,全球家用电器的需求实现增长,另外在上半年的车市低迷后,汽车需求也在第三季度开始上涨。
盖世点评:考虑到汽车等需求还在上涨,LG化学第四季度仍有望实现强劲收益,当然就汽车电池业务来说,在竞争对手追击下,LG化学也面临压力与风险,动力电池行业格局仍有很大变数。
特斯拉9月中国销量超过1.1万辆,略低于8月
10月13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特斯拉在中国销量为11,329辆,略低于8月的11,800辆,位居9月新能源乘用车企销量排名第三。
国产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降至25万元以内;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9月底,国产特斯拉Model 3售价还维持在27万元以上的价格,不过10月1日,特斯拉再次宣布调整产品价格,国产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降到25万元以内。
盖世点评:特斯拉今年本就迅猛的销量增势,已给国内部分车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今随着国产Model 3价格再度下调,其销量有望更大幅度上涨,这给国内车企带来的杀伤力或再升级。
为避免欧盟罚款,福特将向竞争对手购买碳排放积分
据外媒报道,福特近日表示,公司计划向销售了更多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竞争对手那里购买碳排放积分,以达到欧洲的排放目标。据悉,由于此前召回了混合动力汽车Kuga,福特有可能达不到欧盟制定的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新目标并面临罚款。
欧洲排放新规规定,车企必须将车辆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每公里95克,否则将面临高达数十亿欧元的罚款。根据欧盟的规则,车企可以通过销售电动汽车获得积分额度,以抵消污染更严重的车型的排放。同时欧盟允许车企之间买卖积分,也就是说,未达成目标的企业可以从那些电动汽车销量较高的车企那里购买积分。
盖世点评: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车企间的积分争夺战大概率会在更大范围内上演。当然,这也意味着,在一些车企正在为购买碳排放积分而发愁的同时,有一些企业正通过出售碳排放积分“生财”,例如特斯拉。
长安汽车前三季度预计净利为32-3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0月15日晚间,长安汽车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其今年前三季度预计净利润为32-38亿元,与去年同期-26.62亿相比,增长220.23%-242.78%,其中今年第三季度公司预计净利润为5.98亿元-11.9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21亿元实现241.84%-384.2%的增幅。
长安汽车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长安汽车指出,2020 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主要因公司销量增长、产品结构优化,自主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合资业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盖世点评:无论从前三季度销量还是盈利情况来看,进入2020年,长安汽车的表现正在逐渐好转,昔日“自主一哥”似乎正在加速回归。
日本计划2030年前建立商业化氢燃料供应链
据外媒报道,10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梶山弘志(Hiroshi Kajiyama)在一场活动上表示,日本将在2030年左右建立一条商业化的氢燃料供应链。
“鉴于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加大了氢能源的应用,我们已经达成共识,氢能源对于脱碳来说十分必要。”梶山弘志表示,为加快氢燃料的商业化生产,经济产业部门已经为下财年申请了一项8亿美元的氢能源预算,比今年增多了20%。
盖世点评:不只是日本,如今各国都在加码氢燃料产业发展,例如欧美已出台相关发展规划,我国相关政策体系也不断完善,如此一系列举动无疑将拉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而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新一轮竞赛也已开始。